三部门加快建立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
日前,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以及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联合发布了一份重要《通知》——关于建立实施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这一新举措旨在强化地方各级生态环境、交通运输、市场监管部门的组织协调,形成联防联控机制,以防治在用汽车排放污染,助力蓝天保卫战。
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的建立,是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及国务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行动。这一制度的实施,标志着国家对机动车排放污染治理的方向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即从单纯注重新车、不断加严新车标准,转变为新车与在用车并重。
具体来说,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制度(简称I/M制度)是指对在用汽车的排放进行定期检验、监督抽测和维护修理,以确保汽车排放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管理制度。根据这份《通知》,地方各级相关部门必须密切合作,确保汽车排放检验机构(I站)履行其主体责任,同时交通运输部门也必须依法监督指导汽车排放的维护修理工作。为了加强示范引导,还将遴选一批优秀的汽车排放性能维护(维修)站(M站)作为技术示范站。
《通知》还推动了各部门之间的联合监管执法模式,包括生态环境部门的检测取证、公安交管部门的实施处罚、交通运输部门的监督维修以及市场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测。交通运输部将牵头组建汽车排放检验与维护专家委员会,加强技术支持,开展政策标准研究评估,推动行业技术水平提升。这一专家委员会还将负责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引进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和技术。
对于广大车主来说,新规实施后,在进行年度排放检验时,一旦发现车辆排放超标,必须进行维修治理。只有维修合格后,凭相关维修凭证或汽车电子健康档案系统记载的维修记录,方可进行复检。
这一新制度的实施,无疑将为我们的环境带来积极影响,助力我们共同打赢蓝天保卫战。也要求广大车主积极配合,确保自己的车辆符合排放标准,共同为保护环境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