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口结痂不掉怎么办
“医生,你不会是在开玩笑吧?结痂不应该是伤口好转的标志吗?怎么还有好的痂和坏的痂之分?”
这样的疑问,在伤口门诊中经常可以听到。病患或其家属在观察到伤口结痂后,往往以为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却没想到痂下藏着脓液,或是痂皮脱落才发现伤口并未真正愈合。难道同样是结痂,其中还有优劣之分吗?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揭开关于痂的奥秘。
我们要明白什么是痂。痂,是伤口或疮口表面由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凝结而成的物质,它形成的块状物在伤口痊愈后会自行脱落。这种自然脱落的痂,我们称之为“好痂”。有些痂长在骨突处,形成稳定、干燥的焦痂。虽然我们不能直接看到其下的伤口,但它对伤口起到了保护作用,阻挡了细菌和异物的侵袭,这类痂也可视为“好痂”。
那么,什么样的痂被称为“坏痂”呢?在伤口愈合的初期,我们的身体会有血小板和纤维蛋白向伤口迁移,形成血栓止血。随后,伤口周围的细胞开始分泌生长因子,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当这个过程受到异常病理因素或微生物的干扰时,伤口的正常愈合顺序就会被打破,导致伤口无法愈合。比如,在换药时,如果伤口没有清洗干净,那么伤口的渗出物就会成为微生物的培养基,引发伤口感染。这样的痂就是我们要警惕的“坏痂”。
那么,如何避免形成“坏痂”呢?关键在于保持伤口的清洁。在伤口愈合的过程中,会有出血和渗出物,这些物质堆积在伤口上形成痂。在换药时务必确保伤口的彻底清洁。避免使用如紫药水这样的消毒液,因为它容易在伤口表面形成干性的焦痂,误导我们以为伤口已经愈合。要消除导致伤口形成的危险因素,如压力性溃疡。在早期阶段,如果能够有效去除压力因素,伤口就能按正常顺序愈合。
面对已经形成的“坏痂”,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呢?答案很明确——去除它。可以通过器械清创、自溶性清创、酶促清创或超声水刀等方法将坏痂去除,让伤口恢复正常的愈合过程。
作者:急急如令杂志副主编,上海市第八人民医院的刘丽芳。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