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的彩礼都是怎样的呢?宋朝还需倒贴?

历史趣闻 2025-07-25 10:06www.178955.com天下奇闻

自古以来,中国的婚礼制度经历了多次变迁。在周代,婚礼以简朴为主,彩礼仅须五两币,即使是天子与诸侯的彩礼也只是在平民的基础上略增一块玉而已。随着时代的发展,婚礼逐渐融入了更多的经济价值。

到了西汉,国力鼎盛,彩礼开始更加注重经济价值。上层社会的名流们所支付的彩礼惊人,娶妻需用黄金两万斤。皇室的榜样作用使得百姓也纷纷追求高额彩礼,以至于普通百姓娶妻亦需耗费一万钱。甚至有人因为高额彩礼而一年一子,每次聘金高达十万钱。

在这种高额彩礼的压力下,自然有人因负担不起而选择单身。东汉的展允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拿不出两三万钱的彩礼,年近五十仍孤身一人。

到了魏晋隋唐时期,门第观念盛行。富商们纷纷通过赠送巨额彩礼攀附高门,高门士族则乐于用门第换取财富。这种风气愈演愈烈,甚至影响到士族间的联姻。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再过分注重彩礼,而是更加注重嫁妆的丰厚程度。这一时期,“剩女”现象尤为突出。例如,在初年四川华成县,竟有数百名适龄未婚姑娘。不仅普通人家嫁女难,上流社会的人嫁女更是出手阔绰,动辄农田、财物尽赠。

高额彩礼对结婚率产生了负面影响,这对小农经济显然不利。历代统治者纷纷出台法令打压高额彩礼。从西汉的“禁民嫁娶不得具酒食相贺”,到宋代的严格规定各级官员及不同家庭的嫁娶费用标准,再到明清时期的严厉打击奢侈之风,一系列措施旨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即使有了这些政策,古代普罗大众仍能在男多女少的情况下各自婚嫁。如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单身,其中原因固然复杂多样,但高额彩礼无疑是其中之一。许多年轻人因负担不起彩礼而选择放弃婚姻,因为他们认为没有物质基础就无法支撑起婚姻生活。

婚礼制度的变迁反映了时代和社会的变迁。从简朴到注重经济价值,再到注重嫁妆的丰厚程度,婚礼制度经历了多次变革。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婚姻始终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希望我们能够理性看待婚礼制度的变化,以真实的心态面对婚姻生活。

上一篇:严于律己的意思 下一篇:没有了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78955.com 奇丽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天下奇闻,奇闻趣事,奇闻异事大全,趣闻怪事,未解之谜,灵异事件,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历史趣闻,体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