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的反派高俅是个大奸臣,真实历史上是
重塑我国文化瑰宝——《水浒传》中的被误解之人:高俅
在我国丰富的文化遗产中,《水浒传》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珠。这部千古流传的巨作,塑造了一群英勇反抗、敢于斗争的英雄好汉,他们成为了百姓心中的楷模。在这部小说中,并非所有角色都是绝对的正派人士。今天,我们要讲述的,便是其中一位在小说中颇具争议的角色——高俅。
在小说中,高俅被描绘成一个无父无母的流浪者,因擅长踢球而得到端王的青睐,从此步入仕途。他的形象并不光彩,甚至因为私人恩怨陷害忠良,导致许多梁山好汉身陷险境。历史上的高俅,真的如书中所述那般奸诈吗?
实际上,高俅的真实生平与小说中的描述大相径庭。最初,他仅是苏轼身边的一个小书童,因字迹优美,深受苏轼喜爱。当苏轼因职务变动离开翰林书院时,他向好友推荐了高俅,并亲笔写下一封推荐信。高俅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
某日,赵佶忘记带篦子刀,欲修鬓角之时,王诜派高俅前去送刀。恰逢赵佶与一众手下踢球,高俅的球技让赵佶眼前一亮。这位未来的皇帝邀请他一同踢球,发现高俅实乃踢球高手,遂将其留在身边。
后来,先皇逝世,赵佶继位成为皇帝。他对政治兴趣寥寥,唯独对踢球情有独钟,高俅因此成为他的宠信。虽然赵佶想要提拔高俅,但因朝廷制度所限,加之他人嫉妒,高俅的仕途一度受阻。赵佶却另辟蹊径,让高俅掌管禁军。出乎众人意料的是,高俅竟然指挥有方,打了几次胜仗。
高俅并非小说中所描述的那般奸诈之徒。实际上,他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他替打了败仗的刘仲武求情,免去了他的死罪,并对其子孙多加照拂。他也没有忘记苏轼的恩情。当苏轼因与蔡京意见不合而遭迫害时,高俅不仅不惧连累,反而资助他。这件事在史书中亦有记载。
通过以上的讲述,我们对高俅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在《水浒传》中的形象,或许只是作者对历史人物的再创作。希望大家在阅读小说时,能够保持理智,不被小说的情节所左右,正确认识历史与小说的差距。每个历史人物都有其独特的生平与性格,我们不应仅仅通过小说来评判他们的是非功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