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运业与中资合作避「严冬」
在全球经济的微观脉络中,四月份的中国显得尤为引人关注。进出口数据的双双下滑,不仅反映了国内经济的下行风险,更波及全球煤炭和铁矿石市场,需求量的减少让这两个行业面临寒冬。国际航运业同样未能幸免,波罗的海乾散货指数依然在历史低位徘徊,航运费率未现反弹迹象,反映出航运业的困境。产能过剩,供求严重失衡,多家航运商已陷入破产的境地,高成本的生产商亦承受巨大压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澹水河谷的决策显得尤为关键。作为全球最大的砂矿供应商和巴西的物流巨头,澹水河谷决定出售矿砂船以削减成本。与中国远洋和中海发展的合作便是这一决策的具体体现。上周,中海发展与中国远洋共同成立的合资公司——中国矿运,以3.3亿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购入了澹水河谷的四艘超大型矿砂运输船(VLOC)。这是中资船东与澹水河谷的长期合作的一部分,旨在稳定营业收入,并巩固在VLOC市场的地位。
对于澹水河谷而言,此次出售的矿砂船不仅是终端产品,更是一条管道。由于此前泊靠限制,澹水河谷的VLOC无法直接靠岸,导致运输成本高昂。此次向中方出售船只,有望使澹水河谷的船能够直达中国海岸,从而大幅削减运输成本。这不仅有助于输送更多矿砂,更使其能够与成本低廉的澳洲矿产巨头竞争。
中国正力争在航运定价上的主导权。国有航运公司承运量在中国铁矿石进口量中的占比不高,但中外合作仍在继续。中国鼓励国货国运的政策加强了船东与货主之间的合作,提升了中国在大宗商品航运中的话语权。国际大宗商品供应商和航运巨头正逐渐认识到,与中国的合作可能是业务复苏的关键。中国需要稳定的大宗商品供应和定价主导权,而供应商也需要与全球同业竞争,寻求合作以度过寒冬。
这一系列的合作与调整不仅反映了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的挑战与机遇,也展现了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供应链和航运业中的重要作用。在这个变革的时代,中国正通过智慧与决心,书写属于自己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