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2017年度田野发掘工作完工
湖南澧县孙家岗遗址的考古之旅在时间的沙漏中落下,历时一个完整的季节,于寒风凛冽的冬季结束。这场历时长达百日的田野发掘工作,终于在2018年1月24日落下帷幕。在这短暂的三个月里,考古队员们如同历史的侦探,挖掘出了新石器时代墓葬共计98座,其中瓮棺墓与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交错分布,共同见证了那个遥远的时代。
孙家岗遗址的发掘现场仿佛一幅沉寂千年的画卷,被考古的笔触逐渐唤醒。墓葬分布有序,呈现出独特的西南至东北走向。根据随葬品的分布,可以推断出墓主人的头向大都朝向西南,仿佛在追寻着遥远的家园或是某种神秘的信仰。墓坑的长度大多在2米至2.6米之间,其中四座长度较短,可能属于未成年人。墓坑的宽度保持在适度的范围内,而则普遍较浅。部分墓葬因近现代人类活动的扰动而遭受破坏,但仍有一些珍贵的陶器残片被幸运地保留下来。
这些新石器时代的墓葬中,随葬品以陶器为主,辅以玉器。陶器数量众多,以广肩斜腹平底的带领罐最具特色,它们泥质红陶或外表施黑衣,并多饰以绳纹与蓝纹。还有圈足盘、平底钵、高柄杯、斜腹杯等各式陶器。玉器则共有五十三件,其中大多为玉质碎粒,但也有完整或较完整的十七件玉器,这些玉器中有虎首、蛙、鸟等动物形状的牌饰,也有笄、坠、凿和环等各式各样的玉制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件玉蝉、一件玉珠以及一件玉蝉残件,它们呈现出了特殊的黄色并有一定的透明度。
这些玉器的流行以及各式陶器的出现,使得孙家岗遗址呈现出与洞庭区域传统石家河文化迥异的文化面貌。孙家岗遗址所揭示的这批墓葬资料无疑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探后石家河文化时期洞庭湖地区考古学文化面貌和社会情况的窗口。这些珍贵的文物和资料将成为我们了解那个时代的重要线索和证据。
随着发掘工作的结束,更多的秘密被隐藏在历史的深处。孙家岗遗址的发掘只是我们对过去的一小步,但正是这小小的一步,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历史的浩瀚与复杂。关于孙家岗遗址的更多细节和发现,我们将持续关注并分享给大家。让我们一同期待下一次的考古之旅,再次揭开历史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