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个活体机器人实现自我繁衍
全球首次实现!活体机器人自我繁殖成焦点
近日,美国佛蒙特大学和塔夫茨大学的研究团队在生物学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他们成功创造了史上首个可自我繁殖的活体机器人——Xenobots 3.0,这一成果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关注。该研究成果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这一令人瞩目的成果并非一蹴而就。去年,美国科学家团队通过提取非洲爪蛙的干细胞,成功创造了活体机器人Xenobots。如今,他们惊奇地发现这种机器人已经能够进行自我繁殖,而且采用的是一种全新的生物繁殖方式。这一发现,无疑为生物学和机器人技术开创了新的篇章。
画面中的活体机器人既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机器人,也不是一种动物,而是鲜活的、可被编程的有机体。起初,Xenobots是一个由大约3000个细胞组成的球体,虽然可以繁殖,但生命周期相对较短。为了使其繁殖更高效,研究人员借助人工智能对数十亿种体型进行了测试,最终确定了“C形”的母体设计,外观酷似80年代的电子游戏《吃豆人》。
在实验室环境中,母体的“吃豆人”形象展现出了独特的繁殖方式。它们会在培养皿中找到微小的干细胞,并将数百个干细胞聚集在特殊的“嘴”部。几天后,这“一团”干细胞就会转变为全新的活体机器人,然后重复这一繁殖行为。当9个形似吃豆人的“活体”机器人在培养皿中互动时,他们会不自主地用“嘴”堆积周围的细胞,产生的后代体型更大、生命力更强、移动更快。
这一发现引发了人们对机器取代人类的担忧。研究人员表示,这些机器人在实验室中被完全封装,且是生物可降解的,简单处理即可消灭,因此不会对人类社会构成威胁。未来,这一成果有望被应用在搜索污染源或手术等领域,为人类社会带来福祉。这一跨越式的研究成果展示了科技发展的无限潜力,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突破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