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闻:宋朝女人坐凳子椅子竟是伤风败俗之事

奇闻怪谈 2025-06-17 22:17www.178955.com天下奇闻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凳子和椅子早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仿佛是与我们血脉相连的一部分。对于古代的妇女来说,坐在凳子和椅子上却是一种惊人之举,甚至会被视为有伤风化。大诗人曾在《老学庵笔记》中生动描绘了这一情景,揭示了古代社会对女性坐姿的严格规范。

回溯历史,古代的人,无论中外,都是从动物世界进化而来,沿袭着席地而坐的习惯。这种习惯仿佛根深蒂固,直到床的出现,人们的生活方式才开始发生改变。即便在坐在床上,古人依然保持着席地而坐的姿势,如日本和韩国至今还保留的“榻榻米”文化。北方的农村人现在盘腿坐在炕上,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这种坐床习俗并非凭空而来,而是由西域的胡人传入。胡床在魏晋至隋唐时期广泛流行。那时的帝王将相,由于血统中混杂了胡人的基因,因此对这种坐具情有独钟。有钱人家不仅在居室内摆放胡床,出行时也会由侍从扛着,以备临时休息之用。

这种胡床轻巧便捷,已经具备了现代凳子的形态与功能。虽然当时还没有“凳”的称谓,人们仍习惯称之为“胡床”。这便是中国凳子的雏形。唐宋以后,随着凳子的广泛使用,其名称也逐渐被广泛接受,并从床榻的品类中独立出来。

古代的凳子形式多种多样,有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随着时间的推移,又出现了梅花形、桃形、六角形、八角形、海棠形等样式。还有一种名为“绣墩”的圆凳,根据季节不同会辅以不同的软垫和刺绣精美的座套。这种坐具在河南洛阳的龙门莲花洞石刻和甘肃敦煌的西魏壁画《五百强盗成佛图》里都有生动的表现。

除了作为蹬具以外,凳子还有搭脚的作用。古代的椅子坐面较高,超过人的小腿高度,人坐在椅子上会两脚悬空。这时,如果能放置一个脚凳,把脚放在上面,就会让人坐得更舒适。至于把无靠背的坐具统称为凳子,则是后来的事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凳子改变了人们席地而坐的习惯,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普遍垂足坐在凳子上,身体更加舒适,行动也更加方便。可以说,凳子的出现与普及,是生活方式的一次革命,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缩影。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78955.com 奇丽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天下奇闻,奇闻趣事,奇闻异事大全,趣闻怪事,未解之谜,灵异事件,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历史趣闻,体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