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臣,张廷玉的一生有多传
在历史的长河中,朝代更迭,英雄辈出,犹如繁星点点。而今,我们将跟随奇秘网小编的脚步,张廷玉这一传奇人物的故事。
在清朝那个由北方女真建立的政权中,汉人的地位卑微。朝廷对汉人充满猜忌,能够走进权力中枢的汉人更是寥寥无几,下场往往凄惨。在整个清朝历史上,有一位汉人却能够独树一帜,他就是张廷玉。
张廷玉,出生于公元1672年,祖籍安徽桐城。他在康熙39年考中,随后被委以重任。他曾任南书房之职,深得皇帝信任。当时清朝吏治腐败,贪污受贿现象严重,张廷玉挺身而出,官拜吏部左侍郎,严惩贪污之徒。他三次担任会试同考官,期间未收取一分一毫的贿赂,以身作则,彰显廉洁公正。
张廷玉不仅致力于整顿吏治,还致力于改革奏章制度和军机制度。他的这些举措对清朝中后期的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公元1730年,雍正皇帝设立军机处,加强中央集权,而这个部门的发起正是张廷玉。他成为首位入职军机处的汉人官员,这一举动在当时是前所未有的。
公元1735年,张廷玉在病危之际被任命为顾命大臣,连遗诏中也明确表示他应配享太庙。后来新帝登基,张廷玉继续辅助新帝,担任总理事务王大臣。乾隆皇帝对他极为信任,曾让他担任帝师,掌管翰林院,主持编修。
随着岁月的流逝,张廷玉年事已高,他逐渐产生了归隐之心。公元1749年,他准备告老还乡,但乾隆皇帝认为他不能以此元臣的身份归田终老。第二年,张廷玉上书请求离职养病,虽然乾隆皇帝最初答应了他,但最终因张廷玉让其子入宫谢恩而激怒乾隆,导致乾隆认为他未将自己放在眼中。
乾隆皇帝对张廷玉的影响力感到不安,拒绝了他的请求,并剥夺了他配享太庙的资格。公元1750年,张廷玉的还乡请求彻底激怒了乾隆帝,不仅失去了所有官职,还失去了三代皇帝的所有赏赐。在公元1755年,张廷玉去世时享年84岁。最终,乾隆皇帝以雍正的遗诏为准,让他配享太庙。
张廷玉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在清朝政治舞台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为清朝的繁荣与稳定作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故事令人感慨万分,也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