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公主参与斗争为什么会失败?失败的原因有
政治的暗涌:唐睿宗与太平公主的皇位之争
在唐朝的辉煌时期,政治的焦点集中在了一起,那就是皇位的争夺。在这场争夺中,唐睿宗与太平公主成为了关键的角色。太平公主,作为武则天的女儿,有着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她欲保皇位,就必须抑制太子李隆基的势力。
为了选择一个弱势的太子,太平公主不断地制造舆论,试图以各种理由废掉李隆基。她不仅在朝野之间散布流言,还召集宰相要求更换太子。在这个过程中,唐睿宗也站在了太平公主一边。他曾召集宰相韦安石,试图了解大臣们的想法,而韦安石提及大臣们都心向太子时,引起了太平公主的极度不满。一次,她在帘后偷听这次谈话,大怒之下甚至想将韦安石下狱。
到了睿宗朝末期,太平公主的影响力达到了顶峰。宰相中,有五人出自公主门下。朝野上下只闻太平公主之名,而太子的声音却被淹没。左、右羽林将军也纷纷投靠了太平公主。
先天二年(713),太平公主的野心遭到了挑战。她准备起兵废掉李隆基,但这次计划被李隆基先发制人。他迅速行动,诱杀了左、右羽林将军,除掉了参与阴谋的宰相。太平公主则逃入山寺,三天后被发现赐死。
在唐睿宗在位的三年中,太平公主参与政治,试图效仿母亲武则天干预政治。然而她的企图最终以失败告终。这其中有几个重要的原因:太平公主在经济上暴敛财物、生活骄奢淫佚,失去了民心;她主要依靠金钱收买扩大势力,导致手下士人品性不正;她在政治上毫无建树,只热衷于权力与私利;自从武则天称帝后,“女人干政”成为社会的敏感话题,人们对女人的政治干预有着本能的警惕。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太平公主的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在唐中宗时期,“斜封官”的存在与否成为女人能否干预政治的一个象征。太平公主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甚至恢复了“斜封官”政策。“斜封官”的存在体现了一种腐败政治的现实并引起了民众的广泛不满和批评。他们更愿意接受正直清廉的政治领袖而不是依赖女人的干预来实现政治目标。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最终导致了太平公主的政治企图失败并加剧了唐朝政治的动荡和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