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为什么会是三国中第一个灭亡的?真相是什
三国时期,蜀汉英雄辈出,其中最为耀眼的当属诸葛亮。他的智慧与才华,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熠熠生辉。
《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对诸葛亮的评价极高,称他为相国,善于安抚百姓、明确礼仪、规范官职、遵循权制。他公正严明,赏罚分明,深得百姓敬畏和爱戴。诸葛亮的智慧与治理才能,堪比古代良才管仲、萧何。
诸葛亮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千古名篇《出师表》,他的聪明才智还体现在诸多事迹中,如巧借东风等。他还发明了木牛流马、孔明灯等神奇之物,改造了诸葛连,展现出他的多才多艺与神机妙算。
尽管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但他的理想——匡复汉室,最终未能实现。蜀汉在三国中率先灭亡,这其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
刘备与诸葛亮相比,虽然刘备的个人能力未必如诸葛亮出色,但诸葛亮在用人方面却不及刘备。西蜀后来的一系列变故,如关羽为二哥报仇被裁缝所杀、刘备伐吴失败等,都是诸葛亮无法掌控的。他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
诸葛亮的对手司马懿曾评价他:“孔明食少事繁,其能久乎?”尽管司马懿认为诸葛亮是天下奇才,但吃得少、干得多,这样的压力与劳累能维持长久吗?
诸葛亮曾解释自己的行为,是因为接受了先帝的托孤重任,不能出差错。他一生小心谨慎,为西蜀的大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因为过于谨慎,不能放手让他人去做事,导致手下的人得不到锻炼和施展才华的机会。尽管有人才,却难以发挥。例如,廖化虽为先锋,但在蜀汉后期却无大将可用。
诸葛亮与曹操在用人上的区别在于,诸葛亮更注重人才的品德,甚至超过才华。他提拔的人才在政治上清廉、贪污腐化的少,但这些人才并非一流。诸葛亮未能很好地开发和培养益州本土的人才,导致蜀汉后期人才匮乏和内部矛盾。蜀汉地盘人口兵源不足、精英老龄化等问题也加剧了其灭亡的命运。诸葛亮去世后,蜀汉政权宠信宦官、政事荒废,使得邓艾成功“斩首”。
诸葛亮的谨慎与重德轻才的用人策略、未能培养本土人才等问题,都为西蜀的加速灭亡种下了隐患。这样的结果,是才华横溢的诸葛亮所不愿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