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谋杜断的真实来历,唐太宗李世民用
贞观智囊团: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在唐朝初年,李世民身边有一对不可或缺的谋臣——房玄龄与杜如晦。他们不仅是他的智囊团,更是他的左右手。在李世民还是秦王时,杜如晦经过房玄龄的推荐,进入了秦王府担任参军。因太子嫉妒李世世的声名与功绩,他唆使高祖将李世民的部下调离。杜如晦被调到了陕州担任长史。
面对众多王府幕僚的调动,李世民十分忧虑。但房玄龄指出,杜如晦是将相之才,对李世民日后统治四方将起到关键作用。于是,李世民立刻请求皇帝让杜如晦重回王府担任属官。此后,房、杜二人经常随李世民征战四方,配合默契,共同运筹帷幄。
军队事务繁多,杜如晦总能迅速决断,效率极高。李经常派房玄龄向高祖汇报工作,高祖对房玄龄的奏报能力赞不绝口,称他能够简洁明了地阐述事情,抓住人心。
在玄武门之变中,房玄龄和杜如晦是主谋和决断者。他们帮助李世民策划并实施了这一重大变革,最终使李世民登上了帝位。
登基后,李世民任命房玄龄和杜如晦为宰相,他们的主要职责是选拔贤才并授予官职。房玄龄对朝政了如指掌,处理事务游刃有余,且文采斐然。他公平待人,用律法宽厚。他与杜如晦共同选拔人才不遗余力,连制度架构都是二人共同商议决定。太宗常依赖他们的计策和决断。
房玄龄擅长策划,而杜如晦则擅长分析利弊并做出决断。他们的默契配合被誉为忠臣良相。当杜如晦病重时,太宗亲自探病并时常派人赏赐其家人。提起杜如晦,太宗总是忍不住流泪。
后来房玄龄病重,太宗征召他进宫,君臣相对流泪。皇帝将他留在宫中治病并时常亲自探望。他们之间的关系超越了君臣之情。皇帝英明善于用人,而房玄龄和杜如晦各有长处和短处,皇帝将他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完美的团队。他们的默契配合与卓越贡献成为了后世传颂的佳话。“贞观双璧”便是他们默契合作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