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骨师在台湾是干什么的?是什么风俗?
台湾民间依然保留着古老的土葬习俗,人们在选择墓地时非常注重风水。有一种特殊的传统习俗叫做“捡骨”,也被称为“二次葬”。第一次丧葬时并不隆重,不立墓碑,过五至七年后,再选择一个吉日开墓,捡拾遗骨,重新安葬。这个过程中,有一种职业是专门负责捡骨的,被称为捡骨师。在台湾西南沿海地区,这个行业尤为盛行。台湾有一句俗语说:“九葬九迁,十葬万年”,意味着改葬的次数越多越好。虽然大陆也有迁坟的习俗,并会请人来捡骨,但没有台湾那么专业,通常是请本族的德高望重的老人来完成。
深入探究台湾文化,我们可以发现它具有四大特点。首先是古老性,台湾的史前文化可以追溯到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晚期。数千年前,原住民就已经有了美术和音乐的创作,他们擅长制作细布和斑纹布,并以歌舞作为娱乐方式。虽然原住民不会文字,但他们通过观察月亮的盈亏和草药的生长来记录时间和年岁,展现了他们古老的历法智慧。原住民同胞保留了许多数千年前大陆南方古越族的风俗习惯。
其次是迟发性。相较于大陆,台湾的开发和步入文明社会的时间较晚。直到宋元之际,汉文化才传入台湾,明代才逐渐进入开发期。一旦注入汉文化的先进元素,台湾便迅速发展起来,直接从原始社会迈入封建文明,且用短短二百年的时间就赶上了祖国大陆大多数省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
第三是多元性。台湾文化融合了多种文化元素。除了原住民的文化,还有明显的闽文化、岭南文化的特质,同时还有中原文化等其他地区文化的特征。西方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种多元性使得台湾文化独具特色,为中华文化的发展作出了独献。
最后是同源性。尽管台湾文化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但它与祖国大陆的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无论是闽文化、岭南文化还是中原文化,都是以华夏文化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各地域文化的一部分。即使外来文化如日本文化,也曾经受到中华文化的深远影响。台湾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种自然延伸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