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世而斩:尼泊尔沙阿王朝被神秘预言验证说中
在公元前11世纪的曙光中,尼泊尔的佛祖释迦牟尼的故土开始涌现出大大小小的王国。这些王国像繁星般点缀在历史的长河中,直到2008年5月28日,沙阿王朝最后一任国王贾南德拉宣布退位,长达三千年的王国历史才最终落下帷幕。沙阿王朝,这个笼罩在神秘面纱下的王国,是南亚历史上罕见的实行二元世袭制的王国,一直有着“十世而斩”的神秘诅咒。
在这片土地上,尽管从三国鼎立到沙阿王朝的一统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政权更迭,但尼泊尔的境内始终四分五裂,邦国众多。在长达几个世纪的纷争中,尼泊尔在15世纪形成了加德满都、帕坦和巴克塔普尔三国鼎立的局面。与此还有许多小国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彼此纷争不断。
在1559年,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一位名叫德腊伍亚·沙阿的军人在尼泊尔西北的甘达基河流域建立了一个小王国,即沙阿王国。他在位期间东征西讨,奠定了王国的基础。虽然当时并未引起几大国的注意,但这位国王的功绩却为后来的统一大业奠定了基础。
到了1743年,普拉特维·纳拉扬·沙阿成为第9代国王时,尼泊尔的政治格局开始发生巨变。此时的三国鼎立局面已经开始松动,加德满都王国已经落入马拉王朝手中。在国内,小国林立,多达五十多个。而在南面,原本强大的印度莫卧尔帝国已呈日薄西山之势,英国人早已成为印度的事实主宰。
纳拉扬即位第二年,就雄心勃勃地开始了统一大计。虽然最初一系列战斗并不顺利,但他意识到仅凭武勇蛮力无法完成统一大业。于是,他派出了大臣卡其卡鲁·潘德赴印度寻求军火和其它支援。潘德不负众望,不仅通过英国东印度公司购得大批先进武器,还深入了解了英国的军事和政治体制。
归国后,潘德立即建议纳拉扬实行改革。在军事上,他们变征兵制为募兵制,强化军事训练;在外交上,他们采取“近交远攻”的策略,用怀柔手段收复周边小邦国,以孤立加德满都。这些改革举措效果显著,塔奇、塔拉浑和帕尔帕等小国纷纷归附,就连宿敌兰朱格邦国也与结成了盟友。这段历史充满了波澜壮阔的传奇色彩,见证了沙阿王朝如何通过智慧与勇气逐步走向统一和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