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诸葛亮北伐为何不带上
介绍诸葛亮北伐背后的深谋远虑:蜀汉名将赵云的缺席之谜
随着风云变幻,三国时代的历史画卷在人们眼前徐徐展开。今天,我们将跟随风趣网小编一起,深入了解诸葛亮北伐背后的故事,揭开蜀汉名将赵云缺席的谜底。
诸葛亮,这位蜀汉政权的奠基人,以其卓越的智慧和军事才能,使蜀国在纷争乱世中屹立不倒。他的北伐大业,虽英勇无比,却总给人一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感。
回溯历史,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是在蜀国经历夷陵之战后元气大伤之际。五虎上将已去其四,仅剩常山一颗硕果。尽管武将人才凋零,但诸葛亮依然要挥师北伐。那时的蜀国,虽有魏延、赵云两位猛将,但面对曹魏的强大势力,仍显得捉襟见肘。
当时,曹魏占据了天下大部分地盘,兵强马壮,粮食充足。诸葛亮为了攻打曹魏,几乎倾尽全力。在准备北伐之际,他却意外地决定不让赵云参与。
赵云的缺席,无疑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要知道,此时的赵云天下无敌,若带其出征,无疑会增加胜利的。诸葛亮却以“老将军年事已高”为由拒绝。但深入剖析,这背后的原因与刘备的托孤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回到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重之时,除了嘱咐诸葛亮外,还特别对赵云有所交代。作为患难之交,刘备希望赵云能够继续照看好他的儿子刘禅。赵云的职责不仅是辅佐诸葛亮,更是保护刘禅的安全。他曾经长坂坡救阿斗,又在长江夺下阿斗,其忠诚与勇猛无可置疑。而刘禅的懦弱和智商不在线,更需要赵云的守护。
在诸葛亮北伐之时,他选择将赵云留在成都保护皇帝。因为北伐之际,精锐之师外出征战,成都的安危至关重要。有赵云这样的虎将镇守,自然无人敢轻举妄动。虽然赵云一心在北伐之上,忘记了主公的嘱托,但诸葛亮作为刘备的贵人,始终铭记主公的临终遗言。他之所以说赵云年龄太大不适合北伐,更多的是为了给赵云留面子。
诸葛亮的深谋远虑,不仅体现在他的军事策略上,更体现在他对主公嘱托的忠诚和对部下的体谅上。北伐之战的背后,是蜀汉君臣的深厚情谊和共同奋斗,也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段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