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盗挖唐朝皇帝十八座陵墓 竟被后唐皇帝赐姓李
唐朝末年,两颗瘟星悄然升起,这两位名为温的人物,如同狂风巨浪般颠覆了大唐帝国的命运。
朱温与温韬,名字中皆带着“温”,但他们的事迹却为世人所铭记。朱温早年混迹江湖,曾参与起义,后来投降唐朝,被封以官职。最终,他灭唐建梁,成为一代枭雄。而温韬则是一名盗贼出身,他投靠节度使李茂贞后改名李彦韬,但终究本性难移。他叛变归顺后梁,并在短短七年内,将唐陵挖掘一空。
大唐帝国曾是何等辉煌,李唐皇帝是何等威风。遭遇这两个臭名昭著的瘟神级恶霸,帝国命运只能被任其宰割。朱温和温韬都知道唐朝皇陵的秘密——十八座皇陵就是十八个宝藏。尽管朱温灭唐,却未亲自盗墓,这个机会最终被温韬抓住。
当后梁政权混乱时,温韬成为了一方节度使,镇守崇州、裕州等地。他利用职务之便,将主要精力投入到盗墓上。在他的任期内,他挖掘了所有的唐陵,取走了其中的金银财宝。但对于那些纸制的无价之宝,他却毫不在意,导致许多珍贵的文化遗产消失。
最大的唐陵乾陵,由于种种原因,曾受到黄巢和温韬的多次挖掘尝试,但最终仍然幸运地躲过了一劫。其他十七座皇陵却被温韬彻底翻了个底朝天。温韬在盗墓界的成就使他获得了大量财富,但他并不关心政治斗争,谁得了天下他就认谁。
后来,李存勖继承父亲的遗志,灭掉了后梁,为李唐皇帝在政治上报了仇。他建立了后唐帝国,名义上是唐朝的延续。尽管温韬曾在激战中得罪过李存勖,但他为了立足,立刻向李存勖示好,并拿出大量金银财宝贿赂皇后。最终,他不仅得到了李存勖的原谅,还得到了一个好听的名字——李绍冲。大臣郭崇韬却指出了温韬的罪行和李存勖的不辨忠奸。尽管如此,温韬仍然继续担任官职。
然而好景不长,明宗即位后开始拨乱反正。温韬失去了李姓和官职,被勒令回家务农。后来他被发配到德州,所盗财物全部被充公。最终,他以发掘唐陵的罪名被诛杀。这位曾经疯狂盗挖唐陵的盗贼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报应。这段历史中的曲折与离奇让人深思不已。唐朝末年这颗瘟疫之星所留下的阴影一直笼罩在历史的天空下令人胆寒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