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在废立太子上为什么如同儿戏 孙权最后的结
今天,奇秘网的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立太子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历史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孙权在废立太子的问题上,似乎陷入了一系列的困境,他的决策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最终又会带来怎样的结果呢?
早年间的孙权,以少年老成的形象出现在历史舞台上,展现出了他的智慧和胸怀。无论是重用的决策,还是向曹魏忍辱负重的策略,都显示了他的权谋和远见。在执政后期,他却逐渐变得多疑和残忍,与勾践晚年猜疑名臣的情况相似。这一切都体现在他对待太子的态度上。
在孙权称帝之初,由于并未立有皇后,太子的人选便只能根据年龄而定。首位太子便是孙权的长子孙登。大家对孙登的评价极高,他贤德兼备,与百姓亲近,热爱读书和武艺。这位才华横溢的太子却在三十三岁时英年早逝,令其父孙权倍感打击。
按照规矩,次子孙和理应继任太子之位。孙和同样具备出色的才能,是一个优秀的君王人选。他却有一个缺点:喜欢与妃子们嬉戏玩乐,缺乏君王的威严和胸怀天下的气度。这使得他的弟弟孙霸和他的姐姐孙鲁班有了可乘之机。他们向孙权进献谗言,诋毁孙和的品德。晚年耳根子软的孙权,在听到这些言论后大怒,决心废掉孙和的太子之位,让表面看起来老实忠厚的孙霸继任太子。然而这种废立太子的决策并未得到大臣们的认同,诸多大臣纷纷进谏劝谏。然而昏了头的孙权却一意孤行。
孙和知道自己的太子之位已无法挽回,只能灰溜溜地离开建业回到自己的封地。而孙霸的下场也不好。孙权知道他有野心,如果让他当太子自己的地位将难以稳固。于是已经病重的孙权下令赐死孙霸。孙权的三个儿子中,一人已病逝,一人被流放,一人被自己处死。唯一能继承太子之位的是小儿子孙亮年仅六岁稚嫩的肩膀就要承担整个国家的重任了只能找一个顾命大臣辅佐他。在病榻上托孤给大臣后孙权才放心地离世。
这次内乱对吴国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根基动摇人心惶惶主少国疑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吴国将何去何从呢?这段历史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启示也让我们对那个时代的人们充满了敬意和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