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时竟横扫美英如卷席
在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烈火中,1937年的中国站在了历史的转折点。台儿庄会战、淞沪会战等烽火连天,全民族共同抵御日军的疯狂进攻。随着武汉会战的落幕,日军虽占领了大片国土,但其攻势已然强之末。在长江中下游,日军虽驻守重重,但缺乏战略纵深;而在北方,尽管占据了华北和东北,却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进攻。
到了1941年,战争的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随着日军在太平洋战场和东南亚战场的兵力抽调,其战争资源逐渐分散。以关东军为例,其兵力从1938年的巅峰时期的百万锐减至苏军进攻东北时的六十余万。这种力量的消长,使得战争的天平开始向中国倾斜。敌后战争的广泛展开,中国远征军的再次入缅作战,标志着中国军队从战略相持逐渐转向战略反攻。
就在中国战场形势的转变之际,日本军国主义仍在做着“共荣圈”的黄粱美梦。他们制定了南进战略,企图扩张势力。在极端好战分子的推动下,日本加快了太平洋战争的步伐。
珍珠港事件爆发,美国的太平洋舰队被日本航空母舰上的轰炸机打了个措手不及。美国主力舰只损失惨重,而日本损失甚微。这一重大打击促使美国全力投入到战争中,太平洋战争由此拉开了大幕。
与此日本在东南亚的攻势如潮。他们攻击了威克岛、香港、菲律宾等地,并在泰国和马来半岛北部成功登陆。英军在面对日军的猛攻时,陷入了绝境。日军在占领马来半岛的英军据点时,还占领了吉尔伯特岛和关岛。
中国远征军在1942年7月开始第二次入缅作战,他们强渡怒江,攻克腊猛、松山等地,并继续向南推进。他们的英勇战斗扭转了英军在缅甸的颓势。在漫长的战斗后,中国远征军与英军在乔梅胜利会师。这次作战中,中国远征军付出了伤亡1.8万余人的代价,但歼灭了4.8万日军,解放了缅甸13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一胜利标志着中国战略大反攻的全面成功。
这场战争展现了中国军人的英勇无畏和民族精神的坚韧不拔。面对强大的敌人,中国军队始终坚守阵地,不屈不挠。他们的英勇斗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和平的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