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人有多爱吃羊?皇宫一天就能吃350只羊
宋代羊肉的狂热:从古至今的肉类偏好演变
从古至今,人类对于食物的追求从未改变,尤其是肉类。在现代,人们偏爱各种肉类,而在宋代,这种偏爱集中体现在一种食材上——羊。
宋朝人为什么如此钟爱羊肉?这与中国古代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在古代,牛被视为重要的劳动力,因此不能随意宰杀。马则因中原缺马、民间马贵而难以成为日常食材。而猪在古人眼中是脏的代表,且容易长寄生虫。相较之下,羊性格温顺、易于饲养、干净且成本低廉,更受到人们的青睐。加之中医认为的羊肉性温的特性,使其成为古代中国人最常食用的肉类。
吴越王来访宋朝时,当时的皇宫用羊肉制作了一种名为旋鲊的美食来招待客人。这种美食将羊肉煮熟后做成肉酱,再与其他食材搭配食用,展现了宋朝人对羊肉的热爱和烹饪技艺。
在宋朝时期,羊肉的狂热已经达到了顶峰。据记载,皇宫一年吃掉的羊肉数量惊人,换算成整只羊的话,几乎每天都需要宰杀十多只羊。而在某些时期,每天宰杀的羊甚至达到了350只。无论是宴请贵客还是日常饮食,羊肉都是宫廷食材中的至尊,甚至在当时的宋朝宫廷规定里,御厨只能烹饪这种食材。
宋代的文人墨客也对羊肉情有独钟。大宋第一暖男宋仁宗曾因为想念烧羊而彻夜难眠。而在苏轼的笔下,羊肉更是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在开封府任职期间,几乎天天都吃羊肉,甚至在被贬到惠阳后,还每隔三五天去市场偷偷购买羊脊骨。至于他出名的东坡肉,其实是因为在穷困潦倒时无奈研究猪肉的做法。
宋人对羊肉的热爱甚至影响到了军事。在开封、洛阳附近大量开辟牧场养羊,结果导致战马短缺。这种对羊肉的狂热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国家的军事力量。
随着历史的演变,人们的肉类偏好也在逐渐改变。但无论如何变化,肉类始终是人类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宋代人对羊肉的热爱,无疑为这段历史增添了一抹别样的色彩。这种对美食的追求和热爱,也体现了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