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郭帮主 您还是收了神通吧
郭德纲徒弟与记者之间的纷争已经引发了广泛关注。其实,这场冲突的激烈程度被夸大了,受伤的记者并无大碍,事件却逐渐失去了其原本的性质。一些纲丝热情维护郭德纲,为其辩护,而郭德纲与BTV之间的多年恩怨也成为话题焦点。但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回归事实本身来审视这场纷争。
事件的导火线是郭德纲占用了公共绿地。尽管郭德纲声称开发商曾承诺过这片区域可以划归其所有,但从法律的角度来看,这样的解释显然站不住脚。作为一位知名人物,郭德纲应该清楚自己的房产证上是否包含这片绿地。若开发商真的有过承诺,也应当通过合法途径去争取权益,而非擅自圈地。
有些纲丝提出质疑,认为北京有许多圈占绿地的行为,为何只关注郭德纲?很简单,因为他是名人,名人的圈地行为更具新闻价值。这种行为在舞台上被抖出来也会引起广泛关注。对于利用话语权为自己占绿地辩护的行为,媒体自然会有所关注。
接下来是采访权和所谓的“私闯民宅”问题。从录像来看,女记者象征性地敲了门后走进玄关,并呼叫屋主。李鹤彪在此过程中的反应有些过激,但并不能证明记者是“私闯民宅”。等到动手打人后再扣上“私闯民宅”的帽子,显然并不合适。
一些纲丝可能会引用英美法来辩护,但在实际情况中,即使按照英美法的原则,也不能为打人行为找到合理的解释。对于媒体人来说,舆论监督权并不意味着可以无视私人领域的界限。在美国的新闻传播法中,非法侵入和侵扰都属于侵权行为。
回到问题的根源,郭德纲圈占公共绿地的行为本身就是错误的。即使他是名人也不能忽视邻居的权益。他所说的“我们院有几个穷人成立了业主委员会”的话显然不妥,带有歧视色彩。他在博客中将“穷人”解释为“穷凶极恶的人”更是无济于事。作为公众人物,他应该保持良好的社会形象,至少做到不招邻居恨。郭帮主,还是收起神通,回归现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