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当初如果不接受招安 梁山好汉的结局又是什
接下来跟随风趣网小编的脚步,一起走进宋江的世界,探寻那些关于招安背后的故事。
宋江,字公明,是我国传世之作中的一位鲜活角色。他性格豪爽,总是在风云激荡之际挺身而出,因此江湖人称“仗义豪杰”。虽相貌平平,却以仗义疏财、至孝至忠著称。他出身于郓城县的押司,因解救劫生辰纲的晁盖而遭陷害,历经波折终于来到水泊梁山。在晁盖离世后,他继任梁山第一把交椅,成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宋江掌权后,梁山泊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他善于用人,带领起义军屡次击退朝廷的围攻,活捉名将,水泊梁山声名远扬。众多英雄豪杰慕名而来,一时间梁山泊的英雄好汉如云,声威震天。宋江将聚义厅改为忠义堂,聚集的英雄从几十人猛增到一百单八将,水泊梁山的声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面对如此强大的水泊梁山和越战越勇的英雄们,朝廷选择了安抚的策略,于是招安的大计应运而生。到了宋江时期,梁山的性质发生了质的变化。“聚义”逐渐演变为“忠义”,进入了忠义时代。梁山开始以忠义为本,笼络人心。诸多英雄如关胜、呼延灼等先后加入梁山,梁山才真正脱胎换骨,摆脱草寇的层次。
我们必须看到,这些英雄加入梁山并非出于本意。他们大多是迫于形势,加入梁山只是暂时的避风港。他们的最终目标是被招安,回归正常的生活。他们之所以投靠宋江,更多的是看重他的“忠义”。如果宋江拒绝朝廷的招安,这些英雄很可能会选择离开梁山,寻求回归朝廷之路。
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梁山好汉并非都是心怀天下、替天行道的英雄。像王瑛、董平等人好色成性、不分黑白,缺乏明确的是非观念。而像林冲、朱仝等人则是被逼无奈,上梁山只是权宜之计。
宋江深知自立为王并非长久之计,待在梁山也并非良策。经过深思熟虑,他选择了接受朝廷招安。时机并不总是如人意。宋江选择接受招安的时候,北宋已经面临金兵的骚扰。如果他能带领梁山好汉去抗击金兵,打击异族侵略者,或许历史的评价会有所不同。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我们只能在理解和尊重历史的感叹英雄的无奈和历史的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