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评货拉拉强贴车身广告:公司规定还能大
谁来承担破碎玻璃的代价?剖析货拉拉车身广告背后的故事
近日,一则关于货拉拉强制司机贴车身广告的消息再次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这背后,隐藏着一起运输玻璃过程中发生的事故:145块玻璃中有56块在运输过程中破碎,这不仅给人们带来了经济损失,更引发了对货拉拉公司运营模式的质疑。而背后的故事,远不止于此。
让我们聚焦货拉拉的车身广告问题。众所周知,货拉拉一直以来都要求司机按照规定张贴车身广告。这些广告有时却成为了司机们的负担。“不贴公司罚,贴了罚”,司机们夹在公司与之间,左右为难。更甚者,有些车身广告因为面积过大、遮挡后窗等原因,不仅影响了司机的正常驾驶,也给道路安全带来了隐患。货拉拉公司的这一行为,已经触碰了法律的底线。
我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明确规定,机动车喷涂、粘贴标识或者车身广告的,不得影响安全驾驶。货拉拉似乎并没有真正意识到这一点。据报道,早在2017年,货拉拉就因为车贴问题被约谈。时隔多年,货拉拉依然我行我素,这种对法律的无视和行车安全的漠视,无疑让人对其企业责任和社会担当产生了质疑。
在这个事件中,破碎的玻璃更像是一个隐喻,反映出货拉拉公司在运营和管理上的问题。为了公司的利益而忽视司机的权益和安全,这不仅是对司机的剥削,更是对法律和公众的不负责任。运输玻璃的过程中发生破碎事故,也让人们对货拉拉的服务质量产生了质疑。作为一家物流公司,保障货物安全应该是最基本的要求,然而货拉拉却在这方面栽了坑。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货拉拉应该如何应对呢?应该深刻反思自身的行为,重新审视公司的规定和运营方式。应该积极配合职能部门的约谈,从源头上进行整改,真正落实规范,保障行车和货物的安全。应该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对司机和公众负责,而不是简单地推卸责任或者让司机背锅。
货拉拉的事件不仅仅是一起简单的运输事故,更是对公司运营模式和法律意识的深刻反思。我们希望货拉拉能够从这次事件中吸取教训,真正认识到自身的责任和使命,为公众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