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上海虹桥“新使命”:“虹桥标准”加
中新网上海报道,日期为三月七日,主题为上海虹桥商务区的新战略发展。上海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苏宁在接受采访时详细解读了这一区域的重要地位。
虹桥商务区作为上海的“西翼”,与中国的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共同构成了上海发展的“东西两翼”。这一区域不仅承载了新的国家发展战略,而且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场馆的所在地,其发展备受瞩目。特别是在贯彻落实《关于加快虹桥商务区建设打造国际开放枢纽的实施方案》的首个完整施工年——二零二零年,更是引人关注。近期发布的《虹桥商务区规划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为虹桥商务区的未来发展描绘了一幅蓝图。
苏宁深入解读了《导则》中的“虹桥标准”,他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这一标准——“引领、高标准、特色、统一”。“虹桥标准”是一个开放高地的发展样板,具有引领作用。虹桥商务区的建设目标是对标国际化标准,打造一个高水平的国际化新型城区。这一区域的发展特色体现了上海的精细化管理,并致力于实现区域内标准的统一,包括统一规划和建设。“虹桥标准”不仅仅停留在纸面上,而是要转化为实际行动。商务区行政管理需要参照这一标准进行操作和拓展,特别是在规划、建设和管理方面。史永亮认为,“虹桥标准”是一个可操作的、可拓展的体系,涉及到四个区的行政管理整合。这四个区包括闵行、嘉定、长宁和青浦。这四个区域之间的联动是新时代虹桥商务区新的使命,是向“国际开放枢纽”迈进的具体担当。这四个角间的关系是区域与开放、软件和硬件、内向开放和外向服务的联动。虹桥的发展以长三角一体化为依托,以进博会为品牌,既有由一流营商环境构成的软件也有由进出口集散组成的硬件。四者之间相互支撑、层层递进,《导则》的发布只是起点而非终点,未来的发展规划将是开放的、多元化的体系。未来随着实践和理论研究的深入进行,《导则》将会有更多的专项规划配套出台,指导虹桥商务区的持续健康发展。随着虹桥商务区的不断崛起和发展,它将成为新时代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