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那么多王爷,最后结局怎么样?除了凌
在古代中国封建社会中,王朝的封王拜相一直是一项极为慎重的事情。在太平天国时期,却出现了一个独特的现象:在短短十几年内,竟然分封了超过两千七百多位王爷,这一数量可谓空前。那么这些王爷们的命运究竟如何呢?
许多人对于洪秀全为何要封这么多王表示困惑。实际上,太平天国的封王制度起初是颇为谨慎的。东王、北王、燕王、翼王等早期的封王,都曾掌握大权,这也让洪秀全意识到,王的权力过大,难以驾驭。随着太平天国失去迷信的支撑,封王逐渐成为一种奖励手段。在天京,满大街都可以看到被称为“王”的人。
这超过两千七百位的王爷,他们的最终命运大致可分为三种。
战死沙场是大多数王爷的命运。除了在天京之乱中被自己人杀死的东王、北王、燕王等,许多王爷都在战场上英勇牺牲。由于带兵的几乎都是王爷,随着太平天国后期战争形势的逆转,许多中下级将领也在战场上英勇就义,他们中的大部分应该都是王爷。天京陷落后,许多文职王爷和皇亲国戚等王爷也未能幸免,成为被屠杀的对象。
部分王爷被凌迟处死。这是清对待太平天国将领的残忍方式。只要抓到高级将领或头目,基本上都会被凌迟处死,更不用说王了。如林凤祥、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赖文光等,只要被清朝抓住,唯一的待遇就是凌迟,还要游街示众,当众一刀刀割死,场面惨不忍睹。
还有一部分王爷离奇消失,据传加入了洪门组织。清朝知道太平天国有多少王,但在城破之时,大量王却离奇失踪。如杨辅清、张宗禹等王爷,可能在城破之前就已经隐姓埋名,逃难去了。这些王爷的失踪为后来的最大黑社会——以反清复明、驱除鞑虏为目标的“洪门”组织的壮大提供了可能性。更有传闻,清末时期,大量太平天国的残部被卖到南美洲等地,现在的秘鲁还有这些太平天国的后代。
这些王爷的命运可谓是五花八门,有的战死沙场,有的被凌迟处死,还有的则离奇失踪,消失在了历史的长河中。而对于那些加入了洪门组织的王爷们来说,他们的命运和太平天国的历史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