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嘉淦告老还乡时为何要带上几箱砖头回去?
告老还乡:孙嘉淦的清廉之路与乌龙般的赏金
当人们谈及告老还乡,通常会联想到功成身退后回到故土的情景。今天,奇秘网小编要为大家讲述的不仅仅是关于告老还乡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清廉与坚持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是孙嘉淦,一位历经多个朝代的清官。在贪念横行的官场中,他始终如一,坚守清廉。正因为他的正直与清廉,孙嘉淦在辞官回家时,面临了一个两难的困境:如何避免被人嘲笑为官太穷?
孙嘉淦,字锡公,又字懿斋,号静轩,出生于山西兴县。他的童年并不富裕,但这使他更懂百姓的艰辛。经过数十载的寒窗苦读,终于在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考中,踏入了仕途。起初,他担任的是一些看似平凡的小官,但凭借真才实学,逐渐在官场崭露头角。
这位不可多得的好官员,为官期间清正廉洁,一心为国家、百姓谋福利。但当他决定告老还乡、返回兴县时,却面临了一个巨大的难题:他一生未曾贪污,俸禄仅够维持生活,没有积蓄。回到家乡后,若表现得过于穷困,恐怕会遭到乡绅土豪的嘲笑,甚至给朝廷丢脸。
经过深思熟虑,孙嘉淦想出了一个策略。他让仆人连夜购买了十几口厚重木箱,亲自动手装满砖头。第二天,随着辎重队伍浩浩荡荡地回到了家乡。
然而好事者向皇帝举报了此事,称孙嘉淦平日里装清廉,实际上也是个贪墨官,因为回乡时带着好几骡车的金银财宝。皇帝闻听自然不悦,派人前去彻查。
孙嘉淦在半路被检查时,检查者却发现这是一个误会。当此事汇报给皇帝后,皇上深感感动,认为国家不能亏待这样一个好官员。于是命令沿途官府用真金实银换下孙嘉淦箱子里的砖头,算是给了他一笔丰厚的赏金。
这个故事不仅展现了孙嘉淦的清廉与智慧,更展现了他的坚韧与不屈。在物欲横流的官场中,他坚守本心,不受诱惑。当面临误解与嘲笑时,他用自己的智慧与坚韧赢得了皇上的理解与尊重。这不仅是孙嘉淦个人的荣耀,更是对后世所有坚守清廉、勇于担当的官员的鼓舞与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