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美貌连宫女都盯着看 皇后三天不让她洗脸
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个曾经熟悉的词汇“黄花闺女”,似乎已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交谈。如今,你在街头巷尾走八圈,也难觅一位被称作“黄花闺女”的女子。每当提及这个词,人们的脑海中总会浮现出一幅美好的画面:一位清纯如水、娴静如花的美丽女子。
关于这个词,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说是宋武帝时期,宫中有一位美丽的寿阳公主。某日的午后,公主在宫中游玩嬉戏,累了便躺在大殿的屋檐下小憩。四周环绕着绽放的腊梅花,这景象美得如诗如画。
寿阳公主的美貌吸引了所有的目光。当风吹动腊梅花时,花瓣仿佛被公主的美貌所吸引,纷纷飘落在她的额头上。汗水与花瓣交融,留下了淡淡的痕迹。宫女们看到这一幕,都被公主的美貌所震撼,不忍唤醒她,更不愿扰乱这如诗如画的美景。
直到一位二货宫女的闯入,才惊醒了公主。大家看到公主额头上的花瓣,都惊叹不已。公主疑惑地问:“我脸上有花吗?”大家齐声回答:“对,有花!”于是,“梅花妆”的传说便由此诞生。
寿阳公主摘取几片腊梅花,粘贴在自己前额上,以增添美观。宫女们纷纷效仿,后来这一化妆方式传到了民间,年轻女子都纷纷效仿起来,采集腊梅花等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来化妆。这种粉料被人们称为“花黄”或“额花”。由于采用这种妆饰的都是未婚的少女,慢慢地,“黄花闺女”一词便成了未婚少女的专有称谓。
其实,这个传说可能并非完全准确。因为在比宋武帝时期更早的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就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这一风俗很可能在东晋之前就已存在。
无论这个传说的真实性如何,“黄花闺女”这个词已经成为了历史的记忆,代表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那些清纯如水、娴静如花的美丽女子,仿佛就在我们身边,时刻提醒着我们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美好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