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 打糕蒸馍帖花花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腊月里,各地的民风民俗纷纷上演,人们都在为春节忙碌着。在这个月的二十八日,更是充满了丰富的传统习俗。这一天,全国各地的热闹场面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说起腊月二十八的打糕蒸馍习俗,其寓意深厚。所谓打糕蒸馍,便是蒸馒头、蒸勃勃。这其中的“蒸”字,寓意着蒸蒸日上、朝气蓬勃。而“糕”,则是用来压锅的年糕,象征着步步高升的美好愿景。各地的习俗虽有所不同,但太原人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人则要“蒸枣花”,作为除夕祭礼祖宗的供品;河南人则是“二十八,蒸馍炸圪塔”。在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蒸出各式各样的馍,再分享给亲朋好友,这也成为了他们春节的一种习俗。
除了打糕蒸馍,腊月二十八还有一项重要的习俗就是“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这项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屋门、墙壁、门楣上都被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春联的每一字每一句都蕴含着吉祥的寓意,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待。
还有一个有趣的传统由来。在安徽省的宿松与太湖交界等地,流传着腊月二十八过年的习俗。据说这一传统源于当地祖辈是老地主的习俗。为了留有仆人伺候,他们提前到二十八过年。虽然如今已没有了地主,但当地人为了图喜庆仍然保留了这一传统。腊月二十八过年对当地人而言已成为大团圆年的象征,而腊月三十则被视为小团圆年,家人团聚在一起欢度佳节。
随着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各地的年味也越来越浓。腊月二十八的这些传统习俗更是为新年的到来增添了浓厚的喜庆氛围。人们都在忙碌着准备年货、打扫房屋、贴春联等,期待着新年的到来。这一天,无论是打糕蒸馍还是贴花花,都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