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说
近日,奇事网的小编在网络上整理并发布了一篇关于“马革裹尸的主人公是谁?”的文章,引起广泛关注。文章中的主人公是东汉初的名将马援,他以英勇善战著称,为东汉王朝的创立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马援在平定边境的动乱中威震南方,并在公元41年被刘秀封为伏波将军。当他从西南方打了胜仗回到京城洛阳时,亲友们纷纷向他表示祝贺和慰问。马援并没有沉浸在赞美之中,他更希望听到的是对他有益的建议和意见。
马援与好友孟翼的对话中,他表达了自己对荣誉和功业的看法。他提到武帝时的伏波将军路博德,他的功劳巨大,但得到的封地只有数百户。而他自己,功劳相对较小,却被封为伏波将军,封地多达三千户。马援认为赏过于功,内心深感不安。他的豪情壮志驱使他请战,希望能在边疆荒野的战场上战死,以马革裹尸为荣,而不愿死在床榻之上。
孟翼被马援的豪迈情怀所感动。马援不仅言辞激昂,更以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的决心。当匈奴和乌桓再次发起侵袭时,他主动请求出征,前往北方迎战。他的精神矍铄,矫健的动作不减当年,让人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和决心。
建武二十四年,武陵的少数民族首领相单程率众发动叛乱,马援再次挺身而出,请求出征。虽然他已经六十二岁,但他仍然精神焕发,领兵远征武陵、五溪蛮夷。在建武二十五年的三月,马援在壶头山战斗中因水急船难溯行,天炎溽暑,士卒多疫死,最终他也在军中病逝,实现了他当年“马革裹尸”的誓言。
马援的故事让人感叹不已。“马革裹尸”体现了一种人生价值取向,为后人传颂。在古代社会,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忠孝”一直是人生的最高价值。其中,“忠”显得尤其高尚。马援的忠诚和勇气,使他成为历代统治者的青睐。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更是让他成为了爱国将领们的榜样。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为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