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质量恒星周围行星或无法孕育生命
从遥远的系外行星上眺望,一颗M型小质量恒星在宇宙中熠熠生辉。研究揭示,围绕其旋转的行星可能难以拥有适宜生命存续的环境条件。
这些低质量的恒星,我们通常称之为M型恒星,虽然数量众多,但质量却远小于我们的太阳,光度也相对较小。它们的宜居带,即能让液态水在地表存在的区域范围,也因此更为靠近恒星本身。尽管这些行星距离我们可能更近,最近的观测结果表明,这些看似理想的行星可能并不适合生命生存。
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天文学家们通过计算机模拟揭示了这一令人惊讶的发现。在这篇发表在《天体生物学》杂志的文章中,博士研究生罗德里格·卢格和他的合作者洛里·巴内斯教授发现,这些围绕小质量恒星旋转的行星可能在形成之初就失去了所有的水分和大气。这些行星的形成过程经历了长时间的极端高温环境,使得它们即使在其诞生初期就无法维持生命的存在条件。
卢格解释道:“所有的恒星都是从星际气体云团的塌缩中诞生的,这个过程会释放巨大的能量。由于这些小质量恒星的引力较小,它们的塌缩过程相比大质量恒星要漫长得多——可能需要数亿年。”在这期间,围绕这些恒星旋转的行星逐渐形成。这些新形成的行星在数百万年内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由于邻近的恒星仍然处于极度高温状态,这些年轻的行星也会被加热到极高的温度,可能超过摄氏1000度。这种极端条件将导致这些行星表面任何可能的液态水完全沸腾并蒸发,大气也将随之消散。这一发现似乎预示着在这些看似宜居的星球上找到生命存在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这一研究对于我们理解宇宙中生命的起源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尽管这些行星可能并不适合生命的存续,但它们仍然是天文学家们宇宙的重要目标。随着科技的进步和观测方法的改进,我们有望在未来发现更多关于这些神秘星球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