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来历及传统习俗资料 2017重阳节10月28日
重阳节,亦称重九节或晒秋节,于每年农历九月初九日庆祝,是中国重要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携亲带友,一起参与出游赏秋、登高远眺等丰富多样的活动,以此来庆祝这个富有深意的节日。
重阳节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后经历了千年的沿袭和演变。其中,登高是此节日最为重要的习俗之一。金秋九月,气候宜人,登高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象征着摆脱灾难、追求健康。而在古文中,《易经》将“九”定为阳数,重阳之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称之为重阳或重九。
除了登高之外,重阳节还有赏秋、赏菊、饮菊花酒、佩茱萸等习俗。在中国的南方山区,尤其是湖南、广西、安徽和江西等地,保留着一种独特的晒秋习俗。由于地形复杂,村民会在房前屋后、窗台屋顶晾晒农作物,形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为庆祝丰收的盛大庆典。随着果蔬的成熟,每年的九月九都会进入晒秋旺季,并举办盛大的晒秋节。
重阳糕也是此节的传统食品,它象征着百事俱高和吉祥长寿。菊花在重阳节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代表着长寿。菊花酒也被视为重阳节的吉祥酒,古代的文人墨客常饮酒赏菊,赋诗吟咏。
在古俗中,茱萸被赋予了驱邪避凶的寓意。人们在重阳节佩戴茱萸,以求吉祥如意。至今,虽然许多习俗已经逐渐淡化,但重阳节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人们的美好愿景。
在当今社会,重阳节更是被赋予了新的意义。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重阳节更是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一传统节日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和传承。
无论是登高赏景、赏菊饮酒,还是制作重阳糕、佩带茱萸,重阳节都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意义的节日。它不仅是庆祝丰收的庆典,更是传承文化的载体。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美好的习俗,共同庆祝这个富有深意的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