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卖完的中秋月饼去哪了
中秋佳节,是万家团圆的美好时刻。超市的货架被各式各样的月饼装点得五彩斑斓,喜庆的节日音乐在空气中流淌,人们带着喜悦的心情选购着晚餐的食材,准备与亲朋好友共度佳节。当中秋节的热闹氛围逐渐散去,超市中的月饼也如潮水般退去,似乎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面对这样的情景,人们不禁好奇:那些没卖完的月饼究竟去了哪里?在超市里工作了十年的老员工刘静为我们揭开了这背后的神秘面纱。
刘静透露,那些剩余的月饼主要流向了以下三个地方:
第一站,是饲料厂。月饼的原料虽然看似普通,但在制作宠物饲料方面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厂家会将未售出的月饼回收,然后捣碎,与其他原料混合,制成高品质的猫粮和狗粮。这些月饼变身为宠物食品,继续发挥着它们的作用。
第二站,是食品加工厂。对于一些品质尚好的月饼,厂家会选择对其进行二次加工。它们将月饼捣碎,融入其他原料,制作成桃酥、饼干等风味零食。这些重新包装的月饼,再次进入市场,成为消费者喜爱的美食。
第三站,是食品工厂。对于那些数量庞大的未售月饼,一些厂家选择直接低价卖给面包工厂等食品工厂。这些工厂将月饼进行粉碎处理,然后添加新的原料,制作成各种糕点、面包等食品。这些新产品随后被销售到超市或网络电商平台,再次走进千家万户。
据某查查数据显示,2020年中秋节后,约有80万斤月饼未能售罄。这些月饼在短短三个月内通过各种方式完成了它们的使命转变:有的成了宠物食品,有的成了人类的美食,有的则成了狗粮和猪饲料。每年的中秋节都是如此,商家投入大量精力制作的月饼,能在节日当天卖完的比例不足六成,剩下的四成便踏上了这三条不同的归途。
在这个团圆的节日里,月饼作为表达心意的载体,承载着人们对亲人的思念和祝福。虽然节日过后,它们或许会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但那份美好的寓意和祝福永远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