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里集聚新动能(记者手记)
机声隆隆,又是一年丰收季节,光辉农机合作社的田野里金黄一片,迎来了丰硕的收获。这一份丰收的喜悦,背后是战胜疫情和抗击自然灾害的不易,也是政策扶持和新农机技术的推动。在这充满挑战的时刻,稳住农业这个基本盘,是我们不变的信念。正如光辉农机合作社的种粮账,也反映了国家粮食生产的重要性。
面对农村老龄化和农民兼业化的挑战,“谁来种地”的问题一度凸显。如今,超过300万新型经营主体正成为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以光辉农机合作社为例,拥有150多台智能农机,实现了全程机械化种植,仅26人就能种植1.2万亩地。这种变革在全国范围内正广泛展开,无人驾驶收割机、植保无人机和农业物联网技术的应用,为农业生产装上了高科技的“顺风耳”和“千里眼”。在今年的“三夏”时节,全国有1640万台各类农业机械和320万农机手投入到农业生产服务中,形成了一条龙服务,包括小麦、油菜等作物的抢收、秸秆处理以及产地烘干等环节。
资源约束和成本上升曾让“怎么种地”成为难题。但现在,市场成了指引农民生产的指挥棒,绿色生产成为主流。在光辉农机合作社,社员们采用精量播种、分层施肥、按需打药等环保方式,实现了节本减耗的同时又增加了收入。市场需求的引导也让农民们更加明智地选择种植作物,高筋小麦的推广和有机产品的开发就是明证。
光辉农机合作社只是全国农业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江南鱼米之乡到东北黑土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深入推进。田野里的加减法正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累累硕果。广袤的农村大地正在经历一场嬗变,大粮仓对接大厨房,大田野变成大花园。农业正成为有奔头的产业,我们自信满满地牢牢掌握着自己的饭碗,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了更大的主动。
这篇报道登上《》的版面,展现了我国农业发展的蓬勃生机和广阔前景。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农业合作社和新型经营主体在现代化农业的道路上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