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阳布袋戏的发祥地是哪里?有哪些表现特色呢?
邵阳布袋戏:一口述千古,戏担载传奇
你是否曾被邵阳布袋戏的魅力所吸引?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奇闻网小编的步伐,走进这充满神秘色彩的戏曲世界。
邵阳布袋戏的发祥地——白竹村燕窝岭,位于邵阳县九公桥镇。据传,元末明初,为逃避战乱,刘宗胜公携家眷带着布袋戏技艺逃难至此,定居燕窝岭,六百多年的传承历史由此展开。从胜公传承至今,"永"字辈已有18代。
谈到邵阳布袋戏的表演特点,我们不得不提其独特的口传心授方式。一个艺人便是一台戏,无论是大戏小戏、文戏武戏,生旦净末丑,吹打弹唱耍,全靠艺人手脚口舌并用,十指灵活调度。主要剧目如《演义》、《杨孝打虎》等,以武打戏、鬼怪戏、滑稽戏为主。音乐则主要采用祁剧唱腔,风格清新、古朴、纯真,自成一流。
布袋戏之所以深受群众喜爱,除了其独特的表演形式,还因为民间艺人在唱腔、道白、情节方面的创新赋予其更多诙谐的情调。群众在繁重的劳作之余,需要轻松欢乐,而布袋戏恰好满足了他们的这一需求。
邵阳布袋戏集木偶技巧、戏剧形式、表演技艺于一体,具有神秘、精致、新奇、简便等特点。历经600余年,其始终保持初创时期的表演技巧、演出风格和形式,独具历史文化底蕴。其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引起了海内外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自2002年经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宣传后,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和重视。
这也是中国现存的唯一原始布袋戏。邵阳人喜欢亲昵地称其为被袋戏、被窝戏,因其一切都在一个小小的舞台上呈现。一个戏班独自一人包打包唱;一个剧团就那么一副挑担,轻松走村串户。这也正是她被称为扁担戏的原因。
想象一下,一块土色土香的蓝色印花布围着一张普普通通的方桌撑起来就成了绝妙的舞台。从扎台到演出只需一袋烟的功夫。这舞台可出现在堂前檐下、渡口码头甚至不到三尺宽的渡船上。村民们只需凑上五元八元就能享受一场戏剧盛宴。试问:天下哪种戏剧能与观众如此亲密无间?这就是邵阳布袋戏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