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此人背叛刘备投降曹操,为何却能快速身居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始终坚守着一种精神信仰,那就是忠义。这种信仰,如同磐石般坚定,代代相传,被世人传颂。今天,我们要讲述一个三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黄权,一个被历史铭记的人物。
黄权,字公衡,巴西阆中人,原刘璋部将。他早慧且深具眼光,预见到请刘备入川可能带来的风波,然而他的劝谏并未被刘璋采纳。随着成都的沦陷,他随刘璋一同归顺了刘备,成为了蜀汉的一员大将。刘备对他极为倚重,任命他为镇北将军。
历史却在夷陵一战转折。黄权背离刘备,率众投降曹魏。这一举动令人震惊,使他背负了叛徒的骂名。但他在曹魏却得到了曹丕、曹叡的重用,先后担任镇南将军、车骑将军等要职。
黄权的成功并非偶然。除了他的能力之外,更与他的性格息息相关。他并不急于在新主公面前表忠心,对旧主公也从未口出恶言。当他投降曹魏时,魏文帝曹丕问他是否弃暗投明,他却谦逊回应,表示自己只是败军之将,能够保全性命已属万幸。
黄权颇具器量,信赖每一任主公,这也是他能够得到曹丕重用的原因之一。他降魏之后,虽传言刘备诛杀了他的妻小,但他并不急于发丧,坚信刘备不会做出此事。当刘备去世的消息传来,他并未表现出过分的欢喜,反而保持自若。
黄权虽背弃了刘备,但刘备却并未恨他。这是因为黄权在刘备心中的地位非同寻常。黄权在汉中争夺战中表现出色,破杜濩、朴胡,斩杀夏侯渊,这些战绩都是黄权的谋划。黄权在刘备伐吴之前曾提出忠告,虽未被采纳,但却展现了他的忠诚和才智。
刘备对黄权的评价并非仅因为他的功绩,更因为他在历史上的表现所展现出的品格和人性。黄权的忠诚、智慧、勇气和决断力都得到了刘备的认可。即使黄权背叛了蜀汉,投降了曹魏,刘备依然对他心怀愧疚,没有恨意。
黄权是一个充满矛盾和争议的人物。他背叛了蜀汉,投降了曹魏,却得到了新主公的赏识和旧主公的尊重。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的能力、忠诚和品格所赢得的。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历史是复杂的,人物是多元的,我们需要深入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理解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