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现月球起源大碰撞理论最新证据
科学日报报道,月球的起源一直是个引人入胜的谜团,而的科学证据为我们揭示了其诞生背后的故事。据发表在《科学》期刊上的研究指出,月球是在大约45亿年前,地球与一颗大型天体碰撞的产物。这一研究成果将在即将于美国加州召开的Goldschmidt地球化学大会上详细展示。
月球究竟起源于何因?是否源于一场惊天大碰撞?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寻找确凿的证据来解答这一问题。为了验证月球形成于地球与一颗名为忒伊亚的天体的碰撞理论,研究者们聚焦于测量氧、钛、硅等元素的同位素比率。这些元素比率在太阳系内呈现出差异性,而地球和月球上这些同位素比率的相似性引发了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传统的碰撞理论模型暗示月球主要形成于忒伊亚,其组成成分应与地球存在显著差异。
为了获取更准确的答案,德国的一支研究团队在丹尼尔·赫尔瓦兹博士的带领下,采用了尖端技术对比月球样本中的氧17与氧16的比率与地球上的比率。初期,他们使用了通过陨石抵达地球的月球样本,但这些样本与地球的水存在同位素交换的问题。于是,科学家们开始寻找更新、更纯净的样本。这些新样本来自美国宇航局的阿波罗11号、阿波罗12号和阿波罗16号项目。经过精确测量,科学家们发现这些样本中的氧17与氧16的比率高于地球上的比率。
赫尔瓦兹博士解释道:“虽然这些差异很细微,难以检测,但它们确实存在。这为我们提供了两个确凿的事实。我们可以确信地球与大型天体的撞击确实发生过。这次撞击产生的物质为我们提供了忒伊亚的地球化学信息。从现有的月球样本来看,它似乎是忒伊亚和地球的混合物。我们的下一步目标就是确定月球中有多少物质来源于忒伊亚。”这一发现不仅揭示了月球起源的奥秘,也为行星科学领域的发展开启了新的篇章。随着科学家们继续深入研究这一领域,我们有望了解更多关于地球和月球之间的关联以及它们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