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们是如何绞尽脑汁避免被人挖绝户坟

奇闻怪谈 2025-06-14 01:37www.178955.com天下奇闻

在我国古老的历史记载中,宦官制度早在先秦时期就已设立。那时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直到某个时代开始,才全部采用阉人,由此,一个充满悲情的行业诞生了。

这些宫廷内的宦官,虽然身处权力中心,其实和普通人一样,有生老病死。他们没有子孙后代,死后无人祭奠和保护坟墓。对于那些地位显赫、有钱有势的大宦官如李莲英、小德张等,他们自然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因为他们有田地、有养子养女,孩子若有孝心,自然不会让他们的墓无人照料。连李莲英也未曾想到,他的后世会在文革中遭遇变故。

而那些在宫中工作但积蓄不多的小宦官们,为了应对自己的养老和去世后坟墓的安全问题,他们灵机一动,成立了太监公会。他们选择在人烟稀少的中关村,也就是永定河故道的一片半沼泽半湿地上,购买“义地”,逐渐形成了太监的聚集地和墓葬地,当地人因此称这里为“中官儿坟”。

在北京城郊一带,大约有二十多座明清时期的太监寺庙。那些年老的、退休出宫的孤苦太监就寄居在这些寺庙里。他们的生活依靠还在宫中的富裕大太监的捐赠,平日里则负责给埋葬在这里的太监扫墓上坟、烧香祈福。随着时代的变迁,太监这个行业在灭亡后遭受了严重摧毁。到解放初期,幸存的太监已经无力维持工会的运转,也无力保护他们的“绝户坟”。随着科学院的建设,这些太监的坟墓被挖掘,连地名也改成了“中关村”。

除了中关村这个太监坟地之外,还有一些贫穷的宫女和太监们死后被埋葬在北京东部的郊野,也就是现在的定福庄一带。这里的“福”指的是棺材上的福头,“定”的意思是使之安定,这个地名至今仍在沿用。

北京西郊的八宝山也是曾经的太监聚集地。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在此建一个革命公墓。筹备组的人员找到当时的主持修明,经过协商,信修明和其他年老的太监被安置在琉璃河太监庙等地。从此,八宝山结束了太监庙的历史,成为了著名的革命公墓。这一变革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过去与现在的融合与传承。

Copyright © 2019-2025 www.178955.com 奇丽网 版权所有 Power by

天下奇闻,奇闻趣事,奇闻异事大全,趣闻怪事,未解之谜,灵异事件,世界之最,中国之最,历史趣闻,体育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