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中为什么找不到清朝皇帝的厕所?
在辉煌的紫禁城中,皇室成员们的日常生活独具特色,尤其是他们解决生理需求的场所与方式,更是引人好奇。那时,皇宫里并没有我们现代意义上的厕所,取而代之的是一系列的便器,这些便器被存放在所谓的“净房”中。
皇宫中的大便便器,主要是便盆和恭桶。装满炭灰的便盆为皇帝和后妃们所专用,解完后,只需用炭灰将其覆盖即可。而小便则直接倒入恭桶中,同样用盖子封好。这些器物,无论是皇帝、妃嫔还是下等人使用的便器,都充满了讲究。
皇帝与妃嫔所使用的“官房”,更是奢华至极。这种便器分为长方形和椭圆形两种形式,以木、锡或瓷制成。木质官房外边安有木框,框上开有椭圆形口,周围衬有软垫,可抽拉式的便盆设计,既方便使用又防止渗漏。而锡质官房则与便凳配合使用,便凳前端开有椭圆形口,与官房对接使用。坐在这样的便凳上,虽然无法冲水,但舒适度丝毫不逊于现代的马桶。
就连太后的“出恭”仪式也充满了宫廷的豪华与细致。太后需要时,几个宫女会分头准备,包括叫管官房的太监、拿铺垫和随手纸等。官房本身也是一件艺术品,用檀香木制成,形状似一只大壁虎。壁虎的腿就是官房的四条腿,其脊背正中的盖子打开后,就可以坐在上面如厕了。更令人惊奇的是,官房里还放有干松香木细末。整个过程结束后,宫女会将其清理干净,放入新的干松香木细末,等待下一次使用。
那么普通的宫女、太监们又是如何解决生理问题的呢?他们也各自拥有净房,通常设在宫院配房后的小屋内。这些净房里有恭桶、茅凳等便溺工具。使用完后,他们需要自行处理污物,保持便盆的洁净,以供后来的人使用。
自溥仪被逐出紫禁城后,这些古老的便溺工具也被清理出来,另寻他处存放。只留下了那些空屋子,由于与其他的屋子无异,人们很难想象这里曾经的用途,也难怪会有人对皇宫是否有厕所产生疑问。这确实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让我们得以一窥清代皇室生活的细节与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