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拉族习俗 撒拉族有着怎样的特殊婚俗
在历史的长河中,一夫一妻制逐渐成为了婚姻的通行法则。在解放前,某些地方还保留着一些特殊的婚姻习俗。男子拥有重婚和多妻的特权,他们的婚姻选择如同风云变幻,随心所欲。一旦对妻子心生不满,只要说出那句禁忌的“我不要你了”,婚姻的纽带便被残酷地割裂。相较之下,女子却无权主动提出离婚,她们的命运似乎被牢牢地拴在了婚姻的枷锁上。
早婚现象在那个时代也屡见不鲜。年幼的女子在九岁的芳华,男子在十二岁的青春,就要承担起婚嫁的“神圣天命”。从此,她们的世界变得狭窄,闺房成为了她们的牢笼,绣花和茶饭成为了她们生活的全部。与此近亲通婚的现象也较多出现,婚姻的选择被局限在了亲缘关系的狭小圈子里。
随着解放的脚步,这些陈旧的习俗逐渐得到了改变。撒拉族的婚姻习俗独具特色,分为说亲、行聘、婚礼三个步骤。在撒拉族人的心中,婚姻如同云与雨的交织,没有媒人的牵线就如同天无云而不雨。受宗教和封建思想的影响,男女青年的婚姻大事需由媒人介绍,父母做主。撒拉人不论男女,都以做媒为荣,认为每促成一段婚姻,就如同建立一座宣礼塔,功德无量。
在撒拉族的婚姻仪式中,男方会先送上订婚的茶和大耳环,表示对女方的倾心和定情。茶叶献给女方父母,耳环则赠予女方。随后,双方会共同商议彩礼,男方会用声势浩大的送彩礼队伍来展示诚意。送彩礼的人众多,但礼物却简约而不简单,一般只有细衣料、粗衣料和一些化妆品。富户人家可能会增加一件长羔皮筒。
女方回敬给新郎的礼物也十分简单,只有一双布鞋和一双绣花布袜。这背后的故事源于先知的女儿法蒂玛与阿里的婚姻。阿里家贫如洗,只有一升大麦、一个手推石磨和一床破旧铺盖。法蒂玛面对这样的境况曾向父亲诉苦,但得到的教诲后转忧为喜。撒拉族人民以此为榜样,忠实遵行这一简朴而真挚的婚姻传统。这样的习俗不仅体现了撒拉族人民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传承,也展现了他们对婚姻的朴素理解和真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