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东吴名医董奉简介:与华佗、张仲景并
董奉:杏林春暖的传奇医者
在三国时期的历史长河中,(220年—280年),涌现出许多传奇人物,其中一位便是被誉为“建安三神医”之一的董奉。他的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深受百姓爱戴。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董奉的世界,他的传奇人生。
董奉,字君异,号拔墘,出生在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古槐镇龙田村。他少年时期便立志学医,信奉道教。青年时期,董奉曾在侯官县担任小吏,然而他更向往的是自由自在的医术人生,因此选择了归隐山林。
在他的家乡,董奉一面练功,一面行医。他的医术逐渐声名远扬。董奉治病不取钱财,而是让患者在病愈后在其村后的山中栽下杏树。重病愈者栽五株,轻病愈者栽一株。这样,数年后,便有杏树万株,形成了茂密的杏林。
春天来临,杏子成熟时,董奉会在树下建仓储杏。需要杏子的人可以用谷子自行交换。而他所得之谷,则用于赈济贫民和供给旅途之人。这一善举,让后世称颂医家为“杏林春暖”。
董奉的医术不仅在家乡广为流传,还远播南方。有一次,他来到交州(今广东、广西、越南北部一带),恰遇交州太守士燮病危。董奉用神奇医术救活了垂死已三日的士燮,这一事迹更是传为佳话。
董奉的生活并不平淡无奇。他曾住在士燮府中,但士燮阴谋反叛朝廷时,担心董奉泄漏其密谋,欲加害于他。董奉利用气功装死逃过一劫,成功逃过士燮的追杀。晚年的他,隐居在豫章(今江西)庐山下,继续行医济世。
除了治病救人,董奉还遍访名山大川,采集野生植物制成丹药为人治病。他的事迹和医术广为流传,被誉为“建安三神医”之一。《浔阳志·董奉太乙观》记载他在庐山大中祥符观的故事,《真仙通鉴》则记载他在人间百年依然容颜如三十许人。
关于董奉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有人说他在年青时就离开福建前往江西庐山学道,为民除害。他还曾治愈一名县官女儿的怪病,从而与其结为连理。因长期外出行医,怕妻子孤单,便收养一女陪伴左右。
董奉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他的医术和医德成为后世医家的楷模。他的事迹和传奇故事,将永远被人民铭记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