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的第五个儿子,孙奋是怎么作死的?
在历史的洪流中,英雄的后代命运如何,常常引人深思。有一句话曾道:“生子当如,儿子若豚犬耳”。英雄孙仲谋的后代子孙,大多未能延续其父的英勇事迹。这其中,孙奋的故事尤为引人关注。他是孙权的第五子,与孙霸同母,名为仲姬的母亲孕育了他们兄弟二人。今天,让我们跟随风趣网一起走进这段历史故事。
孙奋被封为齐王时,正值风华正茂的年纪。他居住在武昌,享受着王者的尊贵。当他的父亲孙权去世后,朝廷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太傅出于种种考虑,不希望诸王驻守在军事重地,于是将孙奋迁往豫章郡。这一决策引发了孙奋的愤怒与不服。他不仅公然挑战朝廷权威,还多次逾越法制,行事嚣张跋扈。
面对孙奋的嚣张气焰,诸葛恪决定写信规劝。他列举了众多两汉时期的例子,告诫孙奋只有不直接统治百姓、干预政事,才能长久地享受富贵。诸葛恪还提醒孙奋,他的行为违背了父亲的遗愿。信中,诸葛恪还严厉批评了孙奋的种种违法行为,如擅自调动将领士兵修建宫室、滥杀亲信、不听忠言、羞辱大臣等。诸葛恪警告说:“如果你不接受诏命,那么臣下宁可辜负大王,也不愿违背先帝的遗诏。”言语中透露出对孙奋的失望与担忧。
孙奋并没有吸取教训。他在得到诸葛恪的信后虽然有所畏惧,但仍然不改其习。他的行为越来越出格,连官员部属都难以忍受他的驱使。当诸葛恪被杀时,孙奋更是野心勃勃地迁到芜湖居住,打算趁机窥视建业的局势变化。面对劝谏的傅相谢慈等人,孙奋选择了杀戮。最终,他被判罪废黜为平民并流放章安县。命运似乎并未因此放过他。在后来的事件中,孙奋被诛杀与他的五个儿子一同丧命。他的封国也因此消亡。
《志》中对孙奋的评论令人感慨。他的命运是因为飞来横祸而终结的。这样的结局让人对他产生了一丝同情之情。如果他的所作所为被依法制裁或许人们只会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然而可惜的是孙奋虽然行为不端但不应承担这样的罪名。帝王家的纷争是非曲直总是让人不胜唏嘘。在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到权力斗争的无情以及人性的复杂让我们不禁深思历史的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