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解读火星探索史:沟槽被误认为运河
【奇闻速递】近日,美国宇航局的火星研究团队带来震撼消息,关于火星这颗红色星球的历史背景,他们有了新的惊人发现。一直以来,火星都被认为是一颗充满生机的行星,或许在数十亿年前,它曾经是一颗拥有全球性海洋、生机勃勃的星球。
随着对火星的深入了解,这颗星球已经引起了全球科学家的极大兴趣。美国宇航局将其视为未来殖民的目标,特别是在最近在火星上发现季节性液态水之后,科学家们对火星的幻想更加活跃。
回溯历史,早在17世纪和18世纪,天文学家通过望远镜观测火星时,就开始猜测火星可能存在生命。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尔爵士在1784年提出,火星上的暗区可能是海洋,明亮区域则是陆地。他甚至还推测太阳系行星家族中可能存在外星人。随后的1877年,意大利天文学家乔瓦尼-夏帕瑞丽认为火星上的凹槽可能是运河,这一观点引发了关于火星是否存在文明的讨论。
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的首席科学家理查德-朱瑞珂表示,火星运河的猜想让我们更深入地火星文明的可能性。他认为,既然火星上有液态水存在,那么就有可能存在生命,甚至是智慧生物。水手4号任务后的探测结果揭示了火星的真实面貌——一个荒凉的世界,表面坑洼不平,与月球相似。
尽管火星的大气层曾经被认为可能支持生命存在,但现在我们知道它的实际情况是:大气非常稀薄,表面温度也极低。尽管如此,火星的一些地形特征如河床、河道和火山等与美国宇航局在地球上观察到的相似。
自上世纪70年代开始,美国宇航局的海盗探测器多次登陆火星并分析了土壤样本,试图从中寻找微生物的痕迹。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美国宇航局重新开始寻找火星上的水源。幸运的是,我们现在已经发现了季节性液态水流的存在。这一切的发现都让我们离揭示火星生命的神秘面纱越来越近。未来,随着我们对火星的持续和研究,相信会有更多惊人的发现等待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