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屋王之变发生于什么时候?长屋王之变的背景
《长屋王之变:日本政界的权力暗涌》
长屋王之变,是日本奈良时代的一次暗流涌动的政变。这次政变,标志着权力从皇族手中平稳过渡到藤原氏手中。长屋王,这位已故太政大臣高市皇子的长子,曾是政界的重量级人物,官至左大臣。但在长屋王之变后,藤原四兄弟取而代之,掌握日本政权。
长屋王的崛起,始于717年,石上麻吕去世之后,他迅速填补了这个权力真空。到了718年,他甚至在不担任参议的情况下,一跃成为大纳言,地位仅次于藤原不比等右大臣。在藤原不比等去世后,他的儿子藤原四兄弟虽然年轻,但在政界的地位日益稳固。与此长屋王作为皇族势力的代表,逐渐成为政界的主导者。他的权力顶峰在724年达到,被升为左大臣。
权力的顶峰总是伴随着矛盾和冲突。长屋王的权势引起了藤原四兄弟的不满。尽管在藤原不比等生前,他们碍于郎舅关系并未公开撕破脸,但在藤原不比等去世后,围绕藤原不比等之女、圣武天皇之母藤原宫子的称号问题,双方爆发了激烈的冲突。这就是所谓的辛巳事件。除了政治上的对立之外,圣武天皇的皇位继承问题也成为双方矛盾的焦点。圣武天皇身体病弱,其子安积亲王成为皇位的唯一希望。但如果圣武天皇和安积亲王有什么不测,那么圣武天皇的姑姑吉备内亲王与长屋王所生的三王将成为皇位的有力继承者。这使得藤原氏对长屋王一族更加警惕和忌惮。
在这场政变中,长屋王被迫自杀,标志着皇族势力的暂时退却和藤原氏的崛起。这场政变不仅改变了日本政界的格局,也标志着日本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从此,藤原氏开始在日本政界扮演重要角色,逐渐走向权力的巅峰。长屋王之变是日本奈良时代的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它改变了日本政界的格局和走向。这场政变背后隐藏着权力的争夺和家族间的矛盾冲突,是日本历史的一个重要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