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为何要往死人嘴里塞东西压舌-不塞还不行
人死不能复生,但人们为了表达哀思与尊敬,总是尽力给予逝去的祖辈一场盛大的葬礼,让他们体面地离开这个世界。许多皇帝喜欢使用昂贵的陪葬品,这其中便体现了他们的尊贵与荣耀。而在贵族的墓葬中,我们会发现一种奇特的现象:尸体的口中常常含有什么东西,这被称为压舌。那么,压舌究竟有何深意呢?让我们一同其背后的故事。
众所周知,在慈禧陵墓的盗掘中,人们发现慈禧的口中含有一颗巨大的夜明珠。这颗夜明珠分开时看似平淡无奇,然而合起时却散发出绿色的寒光,百步之内明亮如白昼,据说这是慈禧尸身未腐烂的原因之一。这颗夜明珠的神秘色彩也为压舌的用意增添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压舌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让死者的尸体不腐烂。在古代,无论是皇室贵族还是普通百姓,死后都有压舌的习俗。其区别主要在于压舌的物品不同。
这一习俗源远流长,早在殷商时期就有死者口中含贝的记录。到了春秋时代,含在口中的是“珠玉”。而在汉代,玉蝉作为含玉较为常见。到了清朝时期,压舌的物品更是被清分成了三六九等。人们或许认为,口中含着价值连城的宝物,死后便能进入更美好的世界。其中,乾隆皇帝口中的压舌物是一只雕琢成知了模样的死物,由汉玉片制成,线条流畅、简洁大方。选择知了作为压舌物,既有轮回的寓意,又与乾隆信奉佛教有关。
除了这些迷信与宗教色彩,压舌还有其他的含义。民间传说认为压住舌头可以防止死者成为饿死鬼,甚至在漫长的黄泉路上投胎时也不会挨饿。因此压舌又称为“饭含”,意味着让死者体面地离开人间。科学一点的解释是:人死后会出现尸体缩小、体重减轻等情况,皮肤塌陷失去弹性。因此压舌的目的也是为了支撑死者的面部,让他们体面地离开人世。无论是迷信、传统还是科学解释,压舌都是人们对逝者的尊敬与哀思的体现。